青岛海洋地质科普基地
当前所在位置 : 科普知识海洋资源

阳澄湖大闸蟹凭什么独占“蟹”头?

发布日期: 2021-02-24 09:13:57  |  浏览:  0

该文章首发于知识就是力量

  阳澄湖地处苏州市,一派水乡美景与江南其他湖泊并无二致,然而一道闻名遐迩的美食让阳澄湖大放异彩。如果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食客中的最勇敢者,那么第一个吃阳澄湖大闸蟹的人便是食客中的最幸福者。吃大闸蟹是一种十分美妙的享受,诗仙李白曾赞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那么,为什么天南海北的螃蟹多种多样,唯阳澄湖的大闸蟹独占“蟹”头呢? 


(来源百度图片)


天 时

  阳澄湖湖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多年平均无霜期230余天,年降水量1100~1150毫米。特别是5—9月,盛行东南风,温和多雨,十分适宜阳澄湖大闸蟹在整个夏季生长育肥,只待秋风起。



(来源中国图库)


地 利

  从地质角度讲,阳澄湖属于太湖平原上的湖群之一,系古太湖的残留。因此,其成因与太湖的成因相似且密切相关,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解释:(1)潟湖说: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太湖、阳澄湖、淀山湖等湖群原为海湾,由于境内江河走向与淤积,逐渐切断与海水的关联而变成内海,随着陆地淡水的不断注入成为淡水湖;(2)构造说:从地质构造来看, 太湖地区地壳的新构造运动造成阳澄湖平原下沉,阳澄西湖处在至今仍活动的湖(州)苏(州)断裂带上。由断陷盆地逐渐演化成为阳澄湖洼地这一汇水盆地;(3)气候说:全新世即约1万年以来,太湖平原经历了数次气候波动,在气候暖湿期,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1.5℃,海平面也高于现在,降水量巨大,致使平原上洪水肆虐、河流泛滥,形成许多湖泊沼泽。据孢粉分析及史料记载,阳澄湖的湖沼面积随气候变化而缩小或扩大。
  如今的阳澄湖南北长17千米,东西最大宽度8千米,面积117平方千米,蓄水量3.7亿立方米。湖中的两条纵列沙埂将阳澄湖分为东、中、西三湖,相互间以丰富的河流港汊贯通而汇成一个整体。东湖最大,湖底最平坦,水深最浅,约1.7~2.5米;中湖次之,水深1.5~3.0米;西湖最小,湖底起伏最明显,且平均最深。
  阳澄湖有进水河港30余条,接纳西部、西北部的河流来水及太湖来水,30余条出水河港则主要分布在东部、南部,是湖水排入长江的通道。所以说,阳澄湖为“吞吐性”湖泊,进出阳澄湖的河港有利于阳澄湖的容水量调节、增强水体交换能力、改善水质。如此得天独厚的水文条件可以有效应对旱涝和污染,从而保证了阳澄湖水产的产量和质量。

阳澄湖的东、中、西三湖(来源百度图片)


  阳澄湖底的条件也很不错。据中科院地理所测定,硬质基底占整个阳澄湖湖底面积的65%以上,平坦的湖底表层的沉积物多数是粉砂、泥质砂和砂质泥,呈斑块状分布,这样的底质沉积物类型粒度偏粗,不易漂泛。同时,因为阳澄湖含沙量低、水草茂盛,所以水体的透明度特别高。经检测,湖水的pH值为6.4~7.6,弱酸—弱碱性,富含微量元素,特别是钙含量超过20毫克/升。 



生 物 和

  由于湖底泥质和湖水酸碱度适合,阳澄湖的水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生物多样性高。这个“生物大乐园”里,底泥滋生出大量水生维管植物,所栖生的底栖动物数量众多,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种类繁多,是大闸蟹生长繁殖的最佳场所。
  在阳澄湖,温暖湿润的气候、优良的水域环境、丰富的物产供应成为了养育 “蟹中之王”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大闸蟹把大自然的馈赠集于一身,并最终奉献给食物链顶端的人类。 人类在享受饕餮盛宴的同时,要时刻不忘我们也是自然的一份子,要保护好这方水土!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版权所有
邮箱:zhyx0829@163.com
联系电话:0532-85755825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福州南路62号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观山路5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