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洋地质科普基地
当前所在位置 : 科普知识海洋环境

黄海的演化之路

发布日期: 2022-01-19 15:20:00  |  浏览:  0

该文章首发于国土资源科普与文化

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


  人类历史之于沧海桑田不过须臾之间,然而,今天的我们通过地球系统科学的研究,不但能探寻大海今生的浩瀚,还能够追溯她前世的神秘。

  中国人有着根深蒂固的陆地文明情结,重陆轻海的文化传统长期影响着我们。但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我们在经济、军事、科技、能源、文化等多领域都需要向海洋探索、开拓,海洋有着我们的希望和未来。

  五湖四海,是为天下,渤黄东南,是为四海。渤海古时称为“北海”,东海、南海都是以相对中国大陆的方位而命名的,唯独黄海以颜色命名,这正是它的独特之处。黄海位于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是一个近似南北向的“葫芦状”的半封闭浅海,在西北与渤海相连,南与东海相连。它地处温带季风区,气候有着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其海水的温跃层和盐跃层也同样有着季节性的变化。寒暖流交汇,水产丰盛,形成了烟威、石岛、吕泗等诸多渔场;岸线曲折,培育了大连、青岛、连云港等诸多良港。


黄海吕泗渔场(图片来自网络)


青岛港(图片来自网络)


  1. 我们熟知的黄海
  由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之间的构造运动,在西太平洋自北向南发育了一系列的边缘海,如同珠串一般,黄海就是其中之一。黄海平均水深仅44米,平缓的海底皆属于东亚大陆架范围。
  按照自然地理、区域构造等特征,黄海被人为划分为北黄海和南黄海,“葫芦”被一分为二。北黄海以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西海岸勾勒出约8万平方千米的海域;山东半岛东端成山角至朝鲜半岛西海岸的白翎岛连线以南的海域称南黄海,总面积为30多万平方千米。

南黄海和北黄海的地理划分(左图来自刘锡清,右图来自网络)


  2.黄海的漫漫演化之路
  (1)构造基底
  对于黄海来说,是先为“桑田”,后为“沧海”的。黄海的基底为大陆型(与大洋型相对),自古生代以来的历次地壳运动形成了数条北北东(NNE)向的构造线,把基底分割成相间排列的隆起带和拗陷带,构成了黄海海底如同肋骨般排列的构造格架,即黄海陆架发育的基础和边界条件。
  到了新生代,黄海的构造基底经受了大规模的断陷,接受了巨厚的沉积。古黄海及其周边地区在晚上新世(距今3.6~2.6百万年)前是一片辽阔的陆地,主要以陆相沉积为主,在一些丘陵间或平原区的低洼处发育了大小不等的湖泊,这种稳定的沉积环境维持了很久。
  (2)海盆形成
  地质时钟进入第四纪(距今约2.6百万年),随着东海的福建—岭南隆起带下沉,地壳的均衡作用使得最初形成的黄海陆架进一步下沉,自此逐渐形成黄海海盆。来自东海方向的海水以黄海海盆、渤海海盆为路径侵入,这种初期“通道式”的海侵把东海的海水引入了古黄海和古渤海。古黄海的形成和古渤海的形成大体上是同时发生的,可以说,黄海从东海陆架海的一部分脱颖而出,最终成为“独立的海”,一方面得益于构造上的“独立自主”,另一方面要归功于东海的“倾情奉献”。
  (3)海平面变化
  黄海形成以后,命运开始受到第四纪气候剧烈波动的控制。随着冰期—间冰期的交替,全球海平面多次发生大规模的升降运动,黄海陆架经历了多次成陆、又多次受到海侵的复杂海陆变迁。目前的研究已经揭示出南黄海更新世以来曾发生过8次海侵。
  在末次盛冰期(距今2.4~1.8万年),当时的海平面在今天海平面以下120米,黄海几乎全部出露成为陆地。冰消期黄海海侵是距今最近的一次海侵,开始于距今约1.5~1.4万年,海侵由济州岛向西北方向前进,并在距今约6000年达到最高位置,也是接近现在的海平面位置。中晚全新世大气候背景较为温暖湿润,6000年以来,黄海安然无恙,直至今天。

  3.黄海的沉积物,你从哪里来?
  百川归大海,汇入黄海的主要河流有中国的黄河(历史时期)、淮河、碧流河、鸭绿江和朝鲜半岛的汉江、大同江、清川江等。黄海之“黄”源于这些入海河流所携带的泥沙过多,导致海水中悬浮物质增多,透明度变小,大片水域呈黄色。
  (1)各有出处
  海洋沉积物绝大部分来自于河流输沙、海岸侵蚀、风尘沉积、海洋自生矿物以及生物壳体。南黄海的海底沉积物分布区块有: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南黄海东南部泥质区、南黄海西南部老黄河水下三角洲泥质区、南黄海西部海州湾残留沉积区、苏北潮流砂脊沉积区。在各个部分之间的海域为沉积物过渡类型。
  黄海海底坡度较小,海水进退较快,平面推进速度可达80~100米/年。由于大量的陆源物质供应和海平面变化引起的沉积环境改变,黄海比世界其他地区的边缘海有更好的沉积记录。
  (2)黄河入海流
  “善淤、善决、善徙”的黄河在中华大地上奔流千年,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人为因素在历史上曾多次变换入海口,如今,黄河虽已投向渤海的怀抱,但在它存在的大部分时间里,黄海才是黄河的归宿。科学家认为南黄海中部泥质区的物质主要来源于黄河。现在,黄河的水和沙仍然会经由渤海间接地流到黄海来,黄河和黄海的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了。
  (3)长江来过没有?
  研究认为长江曾经在南黄海入海,并形成了古长江三角洲。但有的观点认为长江径流在晚第四纪很稳定,大部分入海物质沉积在河口和附近的沿岸海区。科学家们通过了多种技术手段如矿物组合、海水悬浮体、化学元素及同位素、表层沉积物黏土矿物含量等,研究了长江物质在南黄海的分布或影响范围,结果不尽相同,有的认为仅到南缘或者东南部,有的认为到达中东部、北部。看来长江的泥沙在南黄海从未缺席,只是长江物质到底可以输运到黄海陆架多远?还未有定论。
 
  黄海是美丽的,它留住了母亲河的历史,它的浑黄代表着中国人的肤色;它的宽厚代表着中国人的气度。
  黄海是富饶而慷慨的,给予了人类无比丰富的自然馈赠;除了渔业资源、海盐、滨海砂矿,南黄海还有着可观的油气资源预期,这也正是地质人不断研究的宝藏。
  黄海是神秘的,它饱经沧桑的陆架是珍贵的“资料库”和“实验室”:追踪长江、黄河的入海历史;重建黄海暖流的形成演化;重塑黄海晚新生代以来的海侵历史;揭示亚洲大陆风化与碳循环的联系。
  “构造”和“气候”像天地间两只无形的手,创造了黄海。从陆地的伸展断陷—坳陷盆地,再逐渐演变成海洋;又由于冰期来临,海平面下降而使得海底重见天日,那时我们的祖先已经燃烧起石器文明的火种,曾经的沧海变成他们休养生息的土地;全新世中期气候转暖,复又迎来海水的入侵,黄海的涛声从那时起激荡至今。时间在推移,今后的黄海陆架之上,涛声是否依旧,这要问问天与地了。




美丽的黄海(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版权所有
邮箱:zhyx0829@163.com
联系电话:0532-85755825
地址: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福州南路62号
        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观山路596号